心室预激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与解剖结构异常和疾病因素等有关,可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治疗。
1.先天性心室预激:
解剖学基础:房室间存在异常的传导通路,使心房激动提前到达心室肌,引起心室预激。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治疗方法:通常无需治疗,但若出现心律失常或症状明显,可采用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方法。
2.后天性心室预激:
病因:常与心脏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与先天性心室预激相似,但可能与原发病相关。
治疗方法:针对病因治疗,如纠正心律失常、治疗心脏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室预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有心脏疾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