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菌是唯一能在胃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易在家庭中聚集,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儿童感染后很难自发清除,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感染可引发多种疾病,根除治疗可改善症状、降低胃癌风险。预防和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规范治疗等。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能够在胃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主要定植于胃黏膜组织中。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菌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成人感染率平均在50%以上。幽门螺旋菌感染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口臭等。
幽门螺旋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易在家庭中聚集。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高峰期,感染后很难自发清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因此,预防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重点在于避免家庭内传播,如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聚餐时使用公勺等。
对于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一般为10-14天。根除治疗后,需要复查幽门螺旋菌,以了解治疗效果。
幽门螺旋菌感染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不仅可以改善胃部疾病的症状,还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
总之,幽门螺旋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规范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