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包括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处理措施主要是补充糖分,糖尿病患者及特殊人群需注意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手抖、心悸、饥饿感、焦虑、紧张、软弱无力、四肢发冷、心率加快、收缩压轻度升高等症状。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低血糖的核心症状,由于脑细胞缺乏葡萄糖供应,可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低血糖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糖分: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补充糖分,可以口服糖水、果汁、糖果、饼干等,也可以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
2.检测血糖:在补充糖分后,应及时检测血糖,以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
3.休息:低血糖症状缓解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就医:如果低血糖症状严重,或频繁发生低血糖,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同时,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应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特殊人群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不规律进食,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应更加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您对低血糖的治疗和预防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