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主要由局部、全身、环境、职业和气候等因素引起,以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局部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加强锻炼、避免过度疲劳、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等症状。以下是关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鼻息肉,鼻甲肥大,鼻腔肿瘤等。
全身因素: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心肝肾疾病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鼻黏膜血管功能障碍而导致慢性单纯性鼻炎。
环境因素:长期生活或工作在粉尘、干燥、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如水泥、烟草、煤尘、面粉等。
职业因素:长期或频繁地接触化学物质,如接触油漆、汽油、酒精、农药等。
气候因素:当气温变化较大时,如突然变冷或变暖,容易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或扩张,从而引发慢性单纯性鼻炎。
2.症状:
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白天、夏季或运动后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
流涕:多为黏液性鼻涕,继发感染后可为脓性鼻涕。
嗅觉减退:由于鼻黏膜肿胀,嗅区黏膜受压迫或嗅神经受炎症刺激,导致嗅觉功能减退。
头痛、头昏:鼻甲后端肥大时,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3.诊断:根据症状、鼻镜检查等进行诊断。
4.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及全身性疾病,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局部治疗: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鼻腔冲洗等。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鼻塞严重时使用减充血剂,流涕时使用黏液促排剂等。
手术治疗: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5.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长期使用滴鼻净等血管收缩剂。
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
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如鼻炎、鼻中隔偏曲等。
总之,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通过积极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