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可能由生理性、体位性、疾病性及其他原因引起,可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时需就医或急救。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以下是低血压可能的原因:
1.生理性低血压:
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
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也不会影响寿命。
2.体位性低血压:
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
可引起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不适。
常见于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药)、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或长期卧床的人。
3.疾病相关性低血压:
某些疾病可导致血压降低,如心脏病、贫血、低血糖、低血钾、尿毒症、过敏等。
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其他原因:
过度劳累、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大量出汗、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等。
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以明确低血压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低血压患者,尤其是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2.长时间站立或坐立时,要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3.饮食要均衡,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减肥。
4.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注意防暑降温。
5.戒烟限酒。
6.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如果低血压症状严重,出现头晕、晕厥等不适,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