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黄疸外,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一般来说,大多数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3天左右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通常于生后7~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的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除黄疸外,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这是一种生理现象,称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目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的环境,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出生后新生儿建立了正常的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相对不成熟,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差,过多的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黄疸出现。此外,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胆红素还原为粪胆原和尿胆原,也会使胆红素吸收增加,导致黄疸加重。
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肝脏功能逐渐成熟,胆红素代谢逐渐正常,黄疸也会逐渐消退。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黄疸期间,家长需要密切观察黄疸的情况,包括颜色、范围、程度等变化,如果发现黄疸加重或持续不消退,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保证充足的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总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对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