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灼热烧心是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灼烧感,原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饮食习惯、妊娠等,症状主要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可伴有反酸、嗳气等,诊断需结合症状、病史、检查等,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
胃灼热烧心是指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灼烧感。以下是关于胃灼热烧心的一些信息:
1.原因: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防止胃酸反流到食管。但如果该括约肌功能减弱,胃酸就容易反流。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导致胃灼热烧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胃排空延迟,胃酸就会在胃内积聚,反流到食管。
饮食习惯:一些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胃灼热烧心,例如:进食过快、过饱、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饮酒、吸烟等。
妊娠:怀孕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增加。
其他因素:肥胖、便秘、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使用、某些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胆囊炎等)也可能引起胃灼热烧心。
2.症状:
主要症状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烧灼感可能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也可能在卧位、弯腰、下蹲时加重。
严重时,烧灼感可能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3.诊断:
医生会根据症状、病史、体格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
可能会进行一些检查,如胃镜、食管pH监测、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4.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少食多餐,避免餐后立即平卧。
抬高床头: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
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等。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的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肥胖。
戒烟限酒。
避免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胃酸反流的药物。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需要注意的是,胃灼热烧心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此外,对于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胃灼热烧心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