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果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热病心烦、目赤肿痛等病症,其主要成分有栀子苷、藏红花酸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但栀子果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且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栀子果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病症。栀子果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栀子苷、藏红花酸、熊果酸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以下是栀子果的功效作用、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
1.功效作用:栀子果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病症。栀子果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栀子苷、藏红花酸、熊果酸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2.使用禁忌:栀子果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栀子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3.使用方法:栀子果可煎汤、泡茶或入丸、散剂服用。栀子果泡茶时,可将栀子果洗净后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5-10分钟后即可饮用。栀子果入丸、散剂时,可将栀子果研末后用温水或黄酒送服。
4.识别技巧:栀子果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红黄色,具5-7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柄。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种子多数,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需要注意的是,栀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如果患有疾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栀子果也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