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周传染性最强,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发病率最高。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杆菌引起。以下是关于百日咳传染性的具体分析:
1.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周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分泌物散布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传染。家庭内传播较为多见,间接传染的可能性小。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
4.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新生儿及婴幼儿患者易并发肺炎和脑病。
5.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可短至2~3天,长至21~28天。
6.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潜伏期过后,可有低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于感冒。但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次发作连续数十声甚至数十声,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称百日咳。
7.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百日咳的诊断并不困难。确诊有赖于病原菌检查或血清学检查。
8.治疗:一旦怀疑百日咳,应尽早进行隔离治疗。一般采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痉咳剧烈者可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等。
9.预防: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主要措施。新生儿应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后可获得较好的免疫力。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也有助于预防百日咳的传播。
对于患有百日咳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对于新生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百日咳患者,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