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24小时左右棉球或纱卷可被吐掉,若仍出血或唾液带血应就医,可能是创口感染、损伤或患者有全身性疾病。创口愈合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遵循医嘱。
一般情况下,拔牙后24小时左右棉球或纱卷可被吐掉,此时通常已不再出血。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止血。
拔牙后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以防止继续出血,通常在拔牙后30分钟左右形成。如果拔牙后创口持续出血,或吐出的唾液中混有血液,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
创口感染:拔牙后创口未注意护理,或口腔卫生不佳,导致创口感染,引起出血。
创口损伤:拔牙时创口较大或操作不当,导致创口内的小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全身性疾病:患者本身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也可能导致拔牙后创口出血不止。
如果拔牙后创口持续出血,应立即就医,进行止血处理。在创口愈合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拔牙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创口再次出血。
避免刺激性食物:拔牙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创口,引起出血或疼痛。
注意口腔卫生:拔牙后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引起创口感染。
遵循医嘱:拔牙后应遵循医嘱,服用止血药物或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拔牙后创口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但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止血处理。同时,在创口愈合期间,应注意护理,避免创口感染,促进创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