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糜烂与激素水平变化、性行为、多次人工流产、清洁过度等因素有关。
1.激素水平变化:
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可导致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外观形似糜烂,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的柱状上皮会逐渐退缩,糜烂也会减轻或消失。
2.性行为:
多个性伴侣:增加了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的风险,而持续的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性生活过早:青春期女性宫颈组织细胞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致癌和促癌因素敏感,容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导致宫颈糜烂。
性生活强度过大:性生活时阴茎与宫颈有直接接触,如果男性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可以直接把病菌带入阴道,感染宫颈。
3.多次人工流产:
手术器械损伤宫颈:多次人工流产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损伤,给病菌可乘之机,引发宫颈炎。
术后不注意护理: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过早恢复性生活,同样可导致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宫颈糜烂。
4.清洁过度:
经常使用较大浓度的消毒药液冲洗阴道:不仅会影响阴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使其抑制病菌的作用下降,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损伤,最终出现糜烂。
长期使用护垫:许多护垫底部都有一层塑料,透气性差,很容易造成阴部潮湿、闷热,使病原菌滋生。
5.其他因素:
不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或有性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宫颈糜烂。
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并由急性宫颈糜烂转变为慢性宫颈糜烂。
阴道炎症:阴道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长期刺激宫颈,可引起宫颈糜烂。
需要注意的是,子宫糜烂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可能与多种妇科疾病有关。对于子宫糜烂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如果是生理性子宫糜烂,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可。如果是病理性子宫糜烂,如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等,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子宫糜烂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建议女性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炎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