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及流程

管理员 2025-07-16 13:03:19 2

溺水后,心肺复苏正确步骤及流程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1.开放气道

首先,检查溺水者口中是否有泥沙、污物等异物。如果发现,务必及时清理干净,以确保溺水者的呼吸道畅通。接下来,使用一只手按压额头并向下推,另一只手放在下巴下方向上抬,使头部后仰,确保两鼻孔朝向正上方。

2.人工呼吸

在开放气道后,将一块透气性良好的纱巾或手帕置于溺水者的嘴上。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的嘴紧紧包住溺水者的嘴,并进行两次吹气。在吹气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溺水者胸部是否有明显的上升,这表示吹气有效。注意控制吹气力度和时间,一般每次吹气应在1~2秒之间,避免吹气过多。

3.胸外按压

将溺水者平放在硬地面上,并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双手交叉重叠,右手五指向上翘起,将掌根置于按压点。伸直手臂进行30次连续按压,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并确保每次按压深度大约4~5厘米。在按压过程中,掌根应始终紧贴胸部。

按压与人工呼吸应形成一个循环

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样的循环进行5次后,检查溺水者的脉搏、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务必及时拨打120或联系专业急救人员,以确保溺水者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救助。

点赞
相关资源

孩子溺水多长时间可以救活 2025-07-16

孩子溺水后5分钟内进行急救救活几率高,10分钟内仍有一定机会,15分钟以上几率极低。此外,溺水后立即呼叫急救、清除口腔异物、进行心肺复苏、持续急救并遵循急救人员指示也很重要。孩子溺水后,及时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提高救活的几率。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


溺水多久会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害 2025-07-16

溺水一般在2-6分钟会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害,并且时间越久对身体损伤越大,溺水者生存的几率也会减低。人在溺水后,水进入呼吸道,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体内氧气急剧消耗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潴留,人体各个脏器和脑组织会严重缺氧,2-3分钟后溺水者会失去意识,各个脏器无法


溺水心肺复苏正确操作方法 2025-07-16

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在发生溺水事故时恢复人的呼吸和循环,需在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主要步骤包括检查意识和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重复循环等。1、检查意识和呼吸轻轻晃动溺水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他们,同时观察溺水者是否有正常的呼吸。如果溺水者没有


溺水后急救方法有哪些 2025-07-16

溺水后急救方法有确保自身安全、及时呼救、将溺水者移离水中等。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救援操作之前,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果溺水者在深水区域,不要冒险跳入水中,而是尝试使用非接触性救援方法,如投掷救生圈、绳索或找到长杆等。2、及时呼救紧急呼叫当地的急救电话或拨打紧急


意外外伤、烫伤、溺水如何急救?看完这篇或能“保命”! 2025-07-16

意外总是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突然到来,可能我们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家人、朋友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小意外,每到这个时候你是愿意急的团团转不知所措还是想要从容不迫的处理这些小意外呢?当意外来临时候才想起如何处理可能会让小意外变成大意外,所以如何处理这些小意外,现在就要


夏季溺水、中暑如何救治?这些保命方法需牢记 2025-07-16

夏天气温比较高,天气比较干燥,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暗藏了很多隐患,比如中暑,也会有很多人喜欢在夏季游泳,也会发生很多意外,那么在夏季遇到这些意外灾害,除了掐人中外我们还能如何自救、救人呢?


溺水时如何自救 2025-07-16

发生溺水,多是由于体力不支或者脚部抽筋所致,而对于溺水时如何自救,应掌握以下几点:第一、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发现周围有人时,要立即呼救。第二、尽量放松身体。水是有浮力的,可以让头部浮出水面,口鼻露出水面,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同时用脚下蹬,防止体力丧失,等


干性溺水多久可以排除 2025-07-16

一般患者脱离发病环境后,三到五天左右基本可以排除干性溺水。患者出现干性溺水时,会出现紫绀、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倦怠无力、颜面肿胀、嗜睡等表现。这主要是患者极度紧张或者受到剧烈的刺激,引起喉头痉挛,影响呼吸,造成的严重缺氧现象。


儿童溺水急救方法 2025-07-16

儿童溺水的急救方法,首先应该及时将孩子带到岸上脱离淹溺的环境,然后立即清理孩子呼吸道内的积水、泥沙以及分泌物,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心脏骤停的孩子要及时给孩子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之后,需要及时拨打120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评估以及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


如何判断儿童干性溺水 2025-07-16

儿童干性溺水主要由于孩子吸入液体刺激,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孩子进入缺氧状态。孩子游泳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没有异常情况,如有没有呛水。游泳后要随时关注孩子、不要掉以轻心、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反常症状;如果一旦出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