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可能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原因造成。
1.遗传因素
痛风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痛风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原发性痛风多为遗传性,约10%~20%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此外,某些基因变异也可能导致个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降低,从而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2.生活方式
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习惯,可能导致嘌呤代谢异常,进而引发痛风。这些因素会增加体内尿酸的生成或减少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得了痛风需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改善。
1.一般治疗
痛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以减少尿酸生成。同时,应增加饮水量,每日至少2000ml,以促进尿酸排泄。戒烟限酒,避免酒精干扰尿酸代谢。
2.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或秋水仙碱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较多,使用时需遵医嘱。
3.手术治疗
对于痛风石较大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破溃经久不愈等情况,可以考虑剔除痛风石手术、关节矫形手术等。
痛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