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瘤病是一种皮肤疾病,其特点在于真皮、皮下组织及肌腱中含脂质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局限性聚集,形成棕黄色或橘黄色的斑片、丘疹或结节等肿瘤样病变。
黄瘤病主要好发于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这类患者的血脂水平升高,脂质在组织中沉积并被组织细胞吞噬,进而形成泡沫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后形成黄瘤。黄瘤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黄瘤病又进一步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家族性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障碍和系统表现,而非家族性患者则通常为散发,一般无血脂代谢异常及系统表现。继发性黄瘤病则是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淋巴瘤等)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所导致的。
黄瘤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睑黄瘤、腱黄瘤、结节性黄瘤以及扁平黄瘤等。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或黄棕色的色块,边缘清晰,多分布在眼睑、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此外,还可能出现疣状增生、黄色瘤体以及脂质沉积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局部瘙痒的感觉。
在治疗方面,黄瘤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降脂药物)、物理治疗(如电凝术、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等)、手术治疗(针对较大皮损)以及饮食调理(选择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