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哮喘分为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肺脾气虚证、肾不纳气证等证型,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常用方剂有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三子养亲汤、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等。
1.风寒束肺证
患者遇冷发作或加重,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治疗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为主,常用方剂如小青龙汤。
2.风热犯肺证
患者咳嗽气粗,咳痰黄稠,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常伴有发热恶风、头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治疗以清热解表、化痰平喘为主,常用方剂如麻杏石甘汤。
3.痰浊阻肺证
患者咳嗽痰多,痰白而黏,咯吐不利,胸闷脘痞,常伴有呕恶、纳呆、腹胀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平喘为主,常用方剂如三子养亲汤。
4.肺脾气虚证
患者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咯痰色白质稀。治疗以健脾补肺、益气平喘为主,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5.肾不纳气证
患者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稀,声低自汗,腰膝酸软,或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治疗以补肾纳气为主,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
注意,中医治疗哮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