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拔下尿管后出现尿失禁情况,可通过观察与等待、药物治疗、盆底肌锻炼、膀胱训练、留置导尿管等方法进行治疗。
1.观察与等待
术后拔尿管后出现尿失禁,一般都是短暂性的,可能是由于长期无法自行排尿造成的,短期内可自然恢复。
2.药物治疗
老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M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以帮助恢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
3.盆底肌锻炼
通过进行凯格尔运动来增强骨盆底肌肉,从而提高对尿液排泄的控制能力。这种锻炼需要每日多次,每次持续几秒钟,可以显著改善尿失禁问题。
4.膀胱训练
建立规律的排尿时间表,逐渐延长每次排尿间隔,帮助膀胱恢复正常的容量和控制力。
5.留置导尿管
如果尿失禁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且确定是由脑血栓、脑出血、脊髓损伤等引起的,可能需要再次留置导尿管,并进行相应的内科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