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主要内容有心理护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指导、预防感染、定期产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心理支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休息与活动、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用药指导、密切观察和预防感染等。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母儿均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做好孕期及产褥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1.产前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担心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孕妇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孕妇的倾诉,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饱,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防止呼吸道感染。
定期产检:按医生要求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产时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在产程中,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吸氧:根据孕妇的情况,给予间断或持续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脏负担。
心理支持:产程中,护理人员应陪伴在孕妇身边,给予其心理支持,鼓励其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分娩。
及时处理:若出现胎儿窘迫、心力衰竭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母儿安全。
3.产后护理
休息与活动:产后应卧床休息1~2天,以后可逐渐下床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母乳喂养:鼓励产妇母乳喂养,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用药指导:按医生要求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恶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染。
总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个性化。护理人员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要加强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共同保障母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