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和丹毒是两种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鉴别诊断可以从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
1.致病因素
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多种细菌引起,属于化脓性感染。丹毒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累及淋巴管。
2.临床表现
蜂窝织炎初期表现为弥漫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边缘模糊,局部皮温增高、红肿、疼痛,并迅速向四周扩散;严重者可有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后期可能出现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而丹毒起病急,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红斑,并向四周扩大,局部有红肿和发热,但一般后期不会出现化脓,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寒、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3.感染部位
蜂窝织炎感染部位广泛,可发生于四肢、面部,少数患者可能发生在臀部、肛周等部位,属于皮下软组织感染。丹毒多见于面部、小腿,多为单侧发病,属于毛细淋巴管感染。
4.实验室检查
蜂窝织炎血常规检查常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异常的情况,提示有细菌感染。丹毒血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情况,但可通过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此外,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蜂窝织炎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需要切开引流脓肿,并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青霉素、头孢克肟等药物治疗;丹毒治疗以系统治疗为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通常不会导致脓肿形成,可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涂抹或湿敷。
在日常护理中,蜂窝织炎患者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挤压,及时换药;丹毒患者应抬高患肢,减少走动,充分休息。但是二者均需注意饮食清淡,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及时复诊以监测病情变化,确保彻底治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