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病一般指丹毒。丹毒主要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局部感染扩散、免疫功能低下、淋巴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1.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丹毒最常见的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此种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引发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2.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破损是丹毒发生的重要诱因。湿疹、足癣、外伤、手术切口、昆虫叮咬或慢性溃疡等疾病或情况会破坏皮肤屏障,为细菌入侵提供途径,从而增加丹毒的发生风险。
3.局部感染扩散
邻近组织的感染如蜂窝组织炎、甲沟炎、疖肿等,如果未及时控制,可能扩散至周围皮肤和皮下组织,引发丹毒。此种扩散通常与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和细菌增殖有关。
4.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慢性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HIV感染等疾病或状态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机体对细菌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丹毒的发生概率。
5.淋巴循环障碍
淋巴水肿或淋巴回流障碍的患者易发生丹毒。例如,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丝虫病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等,会导致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细菌更容易繁殖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