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临床上一般称之为脑梗死。脑梗死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原因有关,治疗方法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原因
1.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会导致动脉内膜损伤,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破裂或脱落时,会阻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
2.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脏内的血栓形成。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血液进入脑血管,阻塞血管,引发脑梗死。
3.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指脑血管的短暂性收缩,可导致脑血流减少或中断,进而引发脑梗死。
二.治疗
1.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能在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脑部血流,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患者应遵医嘱使用。
2.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无法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
3.抗凝治疗对于存在心房颤动或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可给予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肝素等治疗,以预防心脏内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
4.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如大面积脑梗死或脑水肿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