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病因包括Graves病等,临床表现有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眼征、胫前黏液性水肿等,诊断依靠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需注意护理。
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甲亢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也称Graves病)、炎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和桥本甲亢)、药物致甲亢(左甲状腺素钠和碘致甲亢)、hCG相关性甲亢(妊娠呕吐性暂时性甲亢)、和垂体TSH瘤甲亢。
Graves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甲状腺毒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的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体重减少等。
弥漫性甲状腺肿:多呈双侧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少数不对称,或肿大不明显。
眼征: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另一种为浸润性眼病,可表现为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斜视、视力下降。
胫前黏液性水肿:多见于胫骨前下1/3部位,也见于足背、踝关节、肩部、手背或手术瘢痕处,早期皮肤增厚、粗糙,以后呈橘皮状或树皮样变。
甲亢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甲状腺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轻、中度患者;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皮肤过敏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此外,甲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还需要避免摄入含碘过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总之,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