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突然少尿可能由血容量不足、肾实质性损害、尿路梗阻及其他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治疗,同时注意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饮食调整、避免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和定期复查。
慢性肾炎患者突然出现少尿,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1.有效血容量不足:如呕吐、腹泻、大量出汗、使用利尿药物等,导致血容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引起少尿。此时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根据情况选择生理盐水、右旋糖酐或白蛋白等扩容药物。
2.肾实质性损害:慢性肾炎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若病情突然加重,可出现少尿。此外,肾缺血、肾中毒等也可引起肾实质性损害,导致少尿。此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并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透析或肾移植等。
3.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也会出现少尿。需要及时解除尿路梗阻,如碎石、手术切除肿瘤等。
4.其他因素:如严重感染、过敏反应、急性心功能衰竭等,也可导致少尿。此时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抗过敏、纠正心功能等。
总之,慢性肾炎患者突然出现少尿,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保护肾功能:
1.控制血压: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应积极控制血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物。
2.减少蛋白尿:蛋白尿是慢性肾炎进展的重要因素,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减少蛋白尿。
3.饮食调整:应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高盐、高油、高蛋白食物。
4.避免感染:感染可加重肾脏损害,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5.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应避免使用或慎用。
6.定期复查: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血压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慢性肾炎患者应积极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以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