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痛风分为湿热内蕴、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滋补肝肾等,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
中医将痛风分为以下四型:
1.湿热内蕴型:患者多有饮酒、嗜食肥甘厚味的习惯,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注于下焦,留注于关节,发为本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溲黄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型:多因湿热之邪留注关节日久,或因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临床表现为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局部肿胀,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有瘀斑,按之稍硬,或有硬结,或见肌肤不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
3.痰浊阻滞型: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流注关节,闭阻经络而发为本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脘痞,舌胖质黯,苔白腻,脉弦滑。
4.肝肾阴虚型:多因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或因误治,损伤肝肾,精血亏虚,筋骨失养而发为本病。临床表现为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伴有头晕耳鸣,颧红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综上所述,中医根据痛风的不同证型,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滋补肝肾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