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是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好发于青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还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脱发、口腔溃疡等全身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高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和对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好发于青中年女性。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可因病程和病理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蛋白尿的程度可轻重不一。
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管型尿:可出现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
水肿: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或颜面部水肿。
高血压:约半数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肾功能损害:病情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脱发、口腔溃疡等。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C4等。肾活检有助于明确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感染等。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肾功能。
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可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对症治疗:如出现水肿可使用利尿剂,出现肾功能衰竭可进行透析治疗等。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理类型、治疗时机、治疗方案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狼疮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定期复查,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