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一种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种类型,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和生活护理。
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甲亢的主要分类有:
原发性甲亢:最常见,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有眼球突出,故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
继发性甲亢:较少见,如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基础上发生甲亢。病人先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年,以后才出现甲亢症状。腺体呈结节状肿大,两侧不对称,无突眼,易发生心肌损害。
高功能腺瘤:少见,甲状腺内有单发的自主性高功能结节,能自主分泌TSH受体制剂,故结节外甲状腺组织呈萎缩状态。
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来缓解甲亢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适用于甲状腺中度肿大或甲亢复发的患者。
手术治疗: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或有恶变倾向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此外,甲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需要适当增加碘的摄入,但避免摄入过多的碘。
总之,甲亢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