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若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甚至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发现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根除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高危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口臭等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1.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若不进行治疗,炎症可能会逐渐加重,导致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若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3.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约90%的非贲门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若不进行治疗,感染可能会持续发展,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若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若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甚至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此,一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进行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