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因素,此外还有特发性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由于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即精氨酸加压素)分泌过多,或肾脏对ADH反应性增强,导致水排泄障碍,水潴留体内,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主要病因如下:
1.恶性肿瘤:如肺燕麦细胞癌、胰腺癌、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等,约占病因的1/3,可能与异位分泌ADH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外伤、感染、脑血管疾病、腩瘤等,约占病因的1/3,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渗透压感受器直接受损。
刺激渗透压感受器的ADH释放因子释放增加。
第三脑室附近的肿瘤直接刺激ADH释放。
3.其他:如肺炎、急性肾衰、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药物(如长春新碱、氯磺丙脲等)等,约占病因的1/3。
此外,特发性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指无明显诱因,排除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情况下,出现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增多,导致水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临床表现。
总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的病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