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其主要原因有:
1.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肌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可导致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性心肌病等,可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导致心力衰竭。
2.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需要克服更高的压力来完成射血,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受损。
容量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容量增加,导致心肌过度扩张和功能下降。
3.心室前负荷不足:
心脏房室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导致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心室舒张受限:如心包积液、心肌梗死等,限制了心室的充分舒张,影响心室的充盈和功能。
4.心室后负荷过重: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功能障碍,增加心脏后负荷,引起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增加右心室的后负荷,导致右心衰竭。
5.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导致心室率增快,心脏舒张期缩短,影响心室的充分充盈,心输出量减少。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导致心脏收缩无力,心输出量减少。
6.其他因素:
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过度劳累:过度的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可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激动,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利尿剂等,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其他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心力衰竭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已经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和运动等综合管理,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