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等有关。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使门静脉与食管胃底静脉之间形成侧支循环。这些侧支血管容易曲张、变薄,在压力增高或受到刺激时容易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最重要因素。
2.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也可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增加出血风险。
3.胃黏膜病变
肝硬化时,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发生炎症、糜烂甚至溃疡,导致出血。
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补充血容量、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同时,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增加腹压的行为,定期复查,积极治疗肝硬化,以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