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从上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计算。
通常月经周期在21至35天左右,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偶尔出现月经推迟几天,可能是由于近期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环境改变等,这些因素可能短暂影响内分泌平衡,导致月经周期稍有波动。
如果月经推迟频繁发生或推迟时间较长,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导致排卵障碍,引起月经稀发甚至闭经;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亢进还是减退,都可能影响月经;还有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等,也会对月经产生影响。
如果有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月经推迟首先要考虑是否怀孕。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脱落,从而出现停经现象。
某些药物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突然停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体内激素水平,进而影响月经周期。
其他因素如过度节食、过度运动等,可能导致身体能量储备不足,影响生殖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月经推迟。
当出现月经推迟时,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泌乳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性激素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