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而终止妊娠。
流产可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比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母体因素包括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等,均可能导致流产;生殖器官异常,如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也会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与流产密切相关;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同样可能诱发流产。免疫因素方面,当母体对胚胎抗原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时,可引起流产。环境因素中,过多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砷、铅、甲醛等,或放射性物质,均可能导致流产。
人工流产则是通过人为的方式终止妊娠,包括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手术流产适用于妊娠10周内,通过负压吸引术或钳刮术将胚胎组织吸出或刮出。药物流产主要适用于妊娠小于或等于49天,通过服用药物使子宫收缩,排出胚胎组织。人工流产虽然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终止妊娠的方法,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对于女性来说都是一次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在流产后,女性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如果出现异常出血、腹痛、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反复流产史的女性,建议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下次妊娠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