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了就拉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的,病理因素包括急性胃肠炎、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肠易激综合征等,详情如下:
一、生理因素
宝宝吃完东西后,胃肠蠕动可能会因此加快,并反射性的加速结肠蠕动,从而造成吃了就拉的现象,若宝宝精神状态、食欲、大便形状等情况良好,一般属于生理现象,不用担心。
二、病理因素
1.急性胃肠炎宝宝若感染了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埃希菌、弯曲菌属、志贺菌属等病原微生物,可能会引起急性胃肠炎,其次进食生冷、过热的食物后,也可能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由于炎症不断刺激,胃肠道会出现蠕动加快的情况,此时易发生吃了就拉的情况,还会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乳糖不耐受宝宝在出生后乳糖酶基因表达逐渐降低,会形成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其次,患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可能会损伤肠绒毛,从而引起乳糖不耐受。宝宝在进食后,可能会因为乳糖不耐受,而导致食物中的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并滞留于肠腔内,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肠排空加快,从而出现进食后就排便的现象,粪便通常呈黄色稀便或蛋花汤样。
3.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壁结构松弛,且肠道内的菌群尚未建立,在饮用牛奶后,可能会因为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在肠道中尚未完全消化,进入肠道后易引起免疫反应,造成宝宝进食后就排便,还会伴有腹泻、皮疹等表现。
4.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学异常、神经系统异常、肠道感染、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原因有关,食物不耐受、慢性应激、胃肠炎、外科手术等因素可能会增加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宝宝若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在进食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的症状,还会出现腹痛、反流等症状。
除上述常见原因外,结肠炎、肠息肉也会导致该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而引起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