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瘀阻心脉证等。
1.心虚胆怯证
心虚胆怯证是心悸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证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而寐。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诱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结代。
2.心血不足证
心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多因劳心过度,或失血过多,或久病失养而导致心血亏虚。
3.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多因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化火,或房室不节,久病伤阴而导致心肾阴虚,虚火内扰。
4.心阳不振证
心阳不振证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多因久病体虚,或胸阳不振,寒邪内侵,损伤心阳,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而导致心阳不振。
5.水饮凌心证
水饮凌心证主要表现为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多因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饮内停,上凌于心而导致水饮凌心。
6.瘀阻心脉证
瘀阻心脉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心痛,痛有定处,入夜为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多因久病入络,或情志不遂,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而导致瘀阻心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