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右下腹疼痛可能与排卵性腹痛、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方面有关。
1.排卵性腹痛
青春期女孩在排卵时,卵泡破裂,卵泡液对腹膜可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部分女性会出现排卵性腹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月经中期出现,呈周期性的发作,可轻可重,有时会持续几个小时,有时则只有几个小时。这种疼痛多发生在右侧,通常不会影响健康,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其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原发性痛经一般在生育后会有所缓解。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并在这些部位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其典型症状是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一天较剧,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后消失。
4.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在月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可能会使原有的慢性盆腔炎加重,导致腹痛加剧。
此外,阑尾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附件炎、异位妊娠等也可能导致来月经时右下腹疼痛。如果来月经时右下腹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