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
1.母婴传播
孕妇如果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在怀孕期间、分娩时以及哺乳期间,可能会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婴儿。这是乙肝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在围产期,婴儿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
2.血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会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以及通过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采血器等引起的感染。此外,如果皮肤破损的人群直接接触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或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注射器等物品,也可能会导致传播。但随着输血制度的完善,感染的概率逐渐降低。
3.性接触传播
乙肝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含有乙肝病毒,如果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性生活,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传播在未接种疫苗且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较为普遍。不过,通过性行为传播乙肝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果对方身体条件免疫低下,则感染风险可能增加。
为了避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建议积极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并且要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