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湿疹的发生与季节变化关系不大,而与个体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表面菌群失调、刺激性物质接触、系统性疾病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湿疹患者中有家族遗传过敏史的比例较高,约为40%。
免疫异常:部分湿疹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升高、Th2细胞因子反应增强等免疫异常。
系统性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伴发湿疹。
外在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各种变应原、刺激原、微生物等,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空气污染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
生活方式:过度清洁、热水烫洗、搔抓、摩擦等生活方式,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使湿疹更容易发生或加重。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如海鲜、牛羊肉、辛辣食物等,可能成为湿疹的触发因素。
感染因素:某些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可能与湿疹的发生或加重有关。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某些疫苗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湿疹发生或加重。
性别因素:湿疹的发生与性别并无直接关系,但男性湿疹患者的比例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职业暴露、皮肤生理特点等因素有关。
总之,湿疹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湿疹患者,应尽可能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因、合理治疗也是湿疹管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