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因心肌负荷增加导致的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综合征,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症状可消失,好发于男性,多在40岁以上,诱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等。
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症状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1.诊断: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确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可考虑作负荷试验。
2.治疗:
发作时治疗:休息、立即停止体力活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
缓解期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调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3.预防: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诱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积极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