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主要与风、湿、热邪有关,其病机主要为营卫失和、邪热郁于肌肤。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因,荨麻疹可分为不同的证型,具体分析:
1.风热犯表证:
症状: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发,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风,口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原因:风热之邪客于肌表,与气血相搏,发为风团。风热为阳邪,其性开泄,故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发,得冷则减。发热、恶风、口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邪在表的表现。
2.风寒束表证:
症状: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原因:风寒之邪客于肌表,与气血相搏,发为风团。风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故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之邪在表的表现。
3.胃肠湿热证:
症状:风团大片色红,发疹与饮食有关,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原因:胃肠湿热,内蕴于肌肤,发为风团。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于胃肠,故风团与饮食有关,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胃肠湿热之象。
4.血虚风燥证: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伴有心烦易怒,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原因:血虚生风,风邪搏于肌肤,发为风团。血虚不能濡养肌肤,故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易怒、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血虚风燥之象。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荨麻疹,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从而确定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