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主要有:子宫发育不良、激素分泌异常、无排卵性月经、宫腔手术、其他疾病等。
月经量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每次月经的天数不足2天,月经量少于20ml或经血颜色淡、质地稀薄。以下是导致月经量少的一些原因:
1.子宫发育不良: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剥落及出血,若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很小或畸形,每个生理周期只有很少量的子宫内膜脱落,导致月经量少。
2.激素分泌异常:雌激素能够刺激女性子宫内膜的增生,如果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子宫内膜的增生达不到所需厚度,导致月经量少。过度节食、作息无度、情绪不良、生殖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女性内分泌环境,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
3.无排卵性月经:无排卵性月经,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稀发或闭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4.宫腔手术: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后,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都会引起月经量少,严重者会出现闭经。
5.其他:结核病、贫血、肝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会导致月经量少。
如果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性激素六项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节食、作息无度、情绪不良等,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如果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这可能是卵巢功能衰退的表现。此外,月经量少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如子宫内膜结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此,如果月经量少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