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主要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有关,少数由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儿童多发,常见症状有血尿、蛋白尿等。
儿童得急性肾炎的原因主要与感染有关,常见的感染包括:
1.细菌感染:
主要为β溶血性链球菌A族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导致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急性肾炎。
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也可引起急性肾炎,但相对较少见。
2.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可引起急性肾炎,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导致肾小球损伤。
3.寄生虫感染:
如疟原虫、血吸虫等感染后,也可引起急性肾炎。
此外,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肾炎,如:
1.药物:如青霉胺、磺胺类药物、卡托普利等,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急性肾炎。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可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肾小球。
3.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易发生急性肾炎。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炎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10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肾炎起病急,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对于儿童急性肾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对症治疗(如利尿、降压等)和病因治疗(如抗感染、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如果孩子患有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避免并发急性肾炎。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