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主要与肛管解剖结构、外伤、感染、内括约肌痉挛及其他因素有关。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可引起剧痛,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外伤
慢性肛裂常因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肛瘘等反复刺激肛门皮肤引起肛门部剧烈疼痛,粪便刺激裂口可引起肛门部灼痛,使患者惧怕排便,导致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粪质变干而坚硬,再次排便时更易拉破肛门皮肤引起肛裂。
3.感染
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肛裂;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4.内括约肌痉挛
肛裂患者有不正常的内括约肌过度收缩现象。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5.其他
缺乏运动、肠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中移动慢也是形成肛裂的因素。
总之,肛裂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是其主要病理改变。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