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点包括病因、好发人群、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
1.病因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
2.好发人群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以6-15岁多见,且女性多于男性。
类风湿关节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5-50岁女性多见。
3.症状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以膝、踝、肘、肩、腕、髋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关节功能障碍,一般不遗留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多侵犯手、腕、足等小关节,呈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
4.实验室检查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升高。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升高,且RF阳性率较高。
5.治疗方法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采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等缓解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在某些症状和检查上可能会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