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子痫的原因包括子宫螺旋小动脉结构异常、免疫学因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治疗方法为一般急诊处理、控制抽搐、降低颅压与纠正酸碱平衡。
一.原因
1.子宫螺旋小动脉结构异常子宫螺旋小动脉是胎盘血液供应的重要通道,其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引起胎盘缺血,进而引发子痫前期及子痫。这种结构异常可能与孕妇的个体差异、妊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2.免疫学因素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缺失或失调,可能导致免疫攻击胎盘和胎儿,从而诱发子痫。这种免疫不耐受可能与孕妇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妊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有关。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胎盘缺血、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发子痫。血管内皮损伤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增加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二.治疗
1.一般急诊处理子痫发作时需立即进行急诊处理,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并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和水分平衡。
2.控制抽搐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解痉、镇静、降低血压的作用。硫酸镁是控制子痫抽搐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控制抽搐。若硫酸镁效果不明显或有硫酸镁禁忌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缓解病情。
3.降低颅压与纠正酸碱平衡子痫患者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导致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如甘露醇等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对于缺氧和酸中毒的孕妇,应给予面罩和气囊吸氧,并及时纠正酸中毒等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