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饥饿状态下,何时能消耗脂肪主要和人体内的糖原储备相关,通常在12小时后,人体内糖原储备消耗殆尽,则开始消耗脂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涉及糖原和脂肪,在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后,会生成葡萄糖,以为人体迅速提供能量,而多余的葡萄糖则会形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在长时间缺乏食物或糖原储备耗尽时,脂肪才会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糖原储备在500g左右,而在饥饿的状态下,最多能供应12小时就会被消耗完毕,此时脂肪就会通过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为身体供能,成为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主要能源之一。
但是,在饥饿状态下,人体何时开始消耗脂肪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间点,其和个人体质、日常饮食习惯、运动量等因素都有关。如果人体内的糖原储备量相对较少,同时还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情况下,会更快消耗糖原,使用脂肪进行供能。
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不建议通过长期饥饿来消耗脂肪进行减肥,因为当身体感知到食物摄入不足时,为了保存能量,会导致新陈代谢降低,同时在摄入食物后,还会更容易存储脂肪。而且,在饥饿状态下,人体肌肉也会出现流失,影响体型和力量,也影响了日常正常活动。长期饥饿还可能引起情绪波动、抑郁、进食障碍等,反而得不偿失。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群,建议均衡饮食,可以吃燕麦、全麦面包、南瓜、鸡胸肉等低GI(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同时结合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深蹲、硬拉等,这样能够健康地消耗体内脂肪,减轻体重,同时有助于稳定代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