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一般在饥饿12-24小时开始消耗脂肪供能。
人体在进食后,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为身体提供能量,多余的葡萄糖会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身体开始饥饿时,首先会动用血糖来供能,维持身体基本运转,随着时间推移,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肝糖原开始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稳定,这一阶段,身体主要利用糖原供能,一般持续12小时左右,具体时长受个体基础代谢率、身体活动情况等因素影响。
当肝糖原消耗殆尽,身体就会进入糖异生阶段,即利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合成葡萄糖。由于脂肪储量丰富且分解产生的能量多,在饥饿24小时左右,身体会逐渐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
脂肪分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通过糖异生转化为葡萄糖,脂肪酸则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再经三羧酸循环释放大量能量。
但在脂肪供能的同时,蛋白质也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糖异生,以维持血糖水平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对葡萄糖的需求。
长期饥饿状态下,身体会尽量节约蛋白质消耗,更多依赖脂肪供能,但仍无法避免肌肉等组织中蛋白质的流失,这对身体健康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