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变质现象主要有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气味改变、潮解、风化、泛油等。
1.霉变
中药表面或内部长出霉菌,常见的有白色、绿色、黑色等颜色的霉斑。这是由于储存环境潮湿、不通风等原因导致霉菌滋生。霉变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受到破坏,甚至可能产生毒素,危害人体健康。
2.虫蛀
一些含有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中药容易受到虫蛀。被虫蛀后的中药会出现空洞、破碎等情况,严重影响其质量和药效。
3.变色
正常的中药具有特定的颜色,若颜色发生明显改变,如变暗、变黄、变红等,可能提示中药已经变质。这可能是由于氧化、受潮、受热等因素引起的。
4.走油
某些含油脂类成分较多的中药,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油脂外溢、表面发黏的现象,称为走油。走油会使中药的质地和功效发生改变。
5.气味改变
中药通常有其独特的气味,若气味变得刺鼻、酸臭、霉味等异常气味,说明中药可能已经变质。气味的改变往往是由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所致。
6.潮解
一些易溶于水的中药,在潮湿环境下可能吸收水分而潮解,变得黏腻或结块,影响使用和药效。
7.风化
某些含有结晶水的中药,在干燥环境下可能失去结晶水而发生风化,导致外观和质量改变。
8.泛油
与走油类似,是指中药表面出现油样物质,使中药变得油腻,这也是变质的一种表现。
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在储存中药时应注意选择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定期检查中药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变质的中药。在使用中药时,也要仔细观察其外观、气味等,如有异常应谨慎使用或咨询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