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时膝盖疼可能是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炎、韧带损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注意保暖、补充营养、避免长时间下蹲、注意姿势等措施来保护膝盖。
膝盖是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承重和屈伸运动。当人们走路时,膝盖会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冲击力,如果膝盖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疼痛。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走路时膝盖疼的原因:
1.髌骨软化症:
定义:髌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龟裂、破碎、侵蚀、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而形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病。
原因: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如创伤、髌骨不稳定、膝关节炎等,或与先天、后天膝关节畸形,使髌骨软骨面长期受到摩擦、挤压等有关。
症状:初期,常出现髌骨下疼痛,开始为酸乏不适,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痛。其特点是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或缓解。下楼时疼痛明显,受凉或劳累后加重。
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包括髌骨软骨切削术、髌骨成形术、膝关节镜下髌骨软骨切削术等。
2.半月板损伤:
定义: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疾患。半月板位于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
原因:半月板损伤可由外伤引起,部分患者有膝部打软腿及绞锁现象,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固定的局限性压痛。半月板损伤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
症状: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损伤时间较短的患者,主要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包括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移植术等。
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定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膝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
原因: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遗传及代谢等因素有关。
症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有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有响声、僵硬,严重时可出现膝关节畸形。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主要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包括膝关节置换术、截骨术等。
4.其他原因:
滑膜炎:滑膜炎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膝关节。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无论对患者和对社会的危害都较大。
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
感染:膝关节部位的皮肤破损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膝关节,引起感染。
肿瘤:膝关节周围或膝关节内的肿瘤也可能导致走路时膝盖疼。
总之,走路时膝盖疼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膝盖:
1.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膝盖的负担,导致膝盖疼痛。
2.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
3.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膝盖疼痛,注意保暖可以减轻疼痛。
4.补充营养: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和钙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膝盖的健康。
5.避免长时间下蹲:长时间下蹲会增加膝盖的压力,导致膝盖疼痛。
6.注意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盘腿坐等不良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肥胖者、运动员等人群更容易出现膝盖问题。如果您属于这些人群,或者有其他健康问题,建议在进行任何运动或活动前,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身教练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