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分为急性、慢性、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寒冷性、日光性、压迫性和血管性水肿八种类型,各类型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一般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可反复发生新的皮疹。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
2.慢性荨麻疹:发病时间大于6周,风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时多时少,常经年累月不愈,可达2个月以上。发作时可伴有瘙痒,少数患者可伴有发热、关节痛、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3.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可自行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同时存在。
4.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在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风团直径一般为2~3mm,周围有红晕,分布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于0.5~1小时内消退。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偶伴发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等症状。
5.寒冷性荨麻疹:分为两种,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有时可累及口腔、咽喉或肠胃黏膜,甚至累及外周循环系统,如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改变。另一种为获得性,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冷物的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慌、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
6.日光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在日光下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
7.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至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持续8至12小时消退。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受压迫后的臀部皮肤。
8.血管性水肿: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皮损好发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处,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肤色或淡红色或苍白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一般不痒,有时可伴有麻木或疼痛。若发生在喉部,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以上是荨麻疹的常见类型,不同类型的荨麻疹治疗方法略有不同,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避免搔抓皮肤,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热水烫洗和剧烈运动等。同时,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