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就低血压可能与生理性因素(体位改变、饮食因素、缺乏锻炼)或病理性因素(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其他)有关。
生理性因素:
体位改变:从平卧位或坐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淤积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引起低血压。
饮食因素:晚餐进食过多或过饱,可导致血液大量集中在胃肠道,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缺乏锻炼:长期缺乏锻炼,体质较弱,可导致心血管功能减退,在体位改变或劳累时容易出现低血压。
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引起低血压。
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狭窄、大动脉炎等,可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影响血液供应,引起低血压。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导致代谢紊乱,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低血压。
其他:如慢性贫血、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也可导致低血压。
如果低血压症状较轻,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等。如果低血压症状较严重,或伴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应更加关注血压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