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中医分型通常包括肺阴虚型、脾胃虚弱型、肾阴虚型、肝火旺盛型、痰凝血瘀型、肺肾阴虚型等。
1、肺阴虚型
肺阴虚型慢性咽炎多因过度劳累或久病不愈耗伤肺阴所致,表现为咽部不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常伴有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治疗上多采用滋阴润肺的方法,如遵医嘱服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等药物。
2、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咽喉失养,常见症状有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治疗上需健脾益气、养阴润燥,可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
3、肾阴虚型
肾阴虚型慢性咽炎由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致,患者常有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等症状,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治疗上宜用滋补肾阴的中药加以调理,如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4、肝火旺盛型
肝火旺盛型慢性咽炎因肝火旺盛导致气火上逆,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痛等,常伴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治疗上需清肝泻火,可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等药物。
5、痰凝血瘀型
痰凝血瘀型慢性咽炎由于痰凝血瘀导致咽喉脉络阻塞,常见症状有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咽痒等。治疗上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可遵医嘱服用半夏厚朴汤、清气化痰丸等药物。
6、肺肾阴虚型
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表现为咽喉干燥、灼热感,伴随声音嘶哑,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治疗上需兼顾滋阴润肺和滋补肾阴,以综合调理脏腑功能。